辅助患者完善临床决策,GPT-AI提供第二诊疗建议!

seekdeep1年前AI资讯372

患者的疾病被漏诊或延迟确诊每天都发生、可能涉及每个就诊患者。遗憾的是人类医生在所难免的。根据数据估计,每年至少有80万名美国人因误诊而死亡或造成永久残疾。为了避免这些情形继续发生,医生希望利用GPT-AI帮助患者自我咨询第二建议(2nd opinion)。关注详情。

随着GPT-AI的不断完善其医疗应用,利用GPT-AI获得第二诊疗建议或提供临床决策的讨论,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。

[案例]: 一位母亲在为孩子就医过程中,医生始终难以确诊疾病。后来,这位母亲把病历资料输入给ChatGPT,然后获得了提示建议。她把GPT-AI给出的建议分享给主诊医生,最终确认了疾病诊断是正确的。这是许多类似案例中的一例。

临床上,疾病诊断错误或难以明确诊断,这是当前医学科学发展和诊疗流程中的一大难题。尽管每年有大量的患者因此各种原因而被误诊或延迟确诊,这其中,主诊医生的认知偏差和人类思维定式(快速思维——第一思维方式)所导致的问题。

已经有研究表明,GPT-AI医学模型在病症诊断推理方面可能比人类医生更全面,尤其是在识别罕见病例和处理复杂病症治疗方案选择时,GPT-AI表现更出色。

为此,有些医疗机构已开始将GPT-AI集成到临床诊疗流程中,特别是辅助患者自我寻求第二诊疗意见,帮助患者和医生发现可能忽视的盲点和可以避免的错误。

利用GPT-AI获取第二建议的服务,并非否定或肯定主诊医生,而是给主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建议(第二建议)作为医生的诊疗支持,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选择。

是否存在风险?GPT-AI的介入仍然需要主诊医生进行判断和决策。作为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技术应用,GPT-AI提供第二诊疗建议服务将会成为患者未来就诊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相关文章

伯克利团队最新论文:用训练GPT的方法训练人形机器人

一台人形机器人在人行道、混凝土、沥青、广场和沙路上“散步”,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,而是已经发生在旧金山街头的真实事件。这一人形机器人项目也引起了Sora团队的注意。“不可思议的成果!”Sora负责人之...

争夺“中国ChatGPT”心智定位,零一万物首次出新To C 李开复再出马!

李开复表示,大模型推理成本的下降会推动中国AI大模型进入”落地为王”的阶段,今年会迎来“大模型应用爆发元年”。他同时预测,明年下半年,随着大模型推理成本的大幅度下降,人们将迎来大模型普惠应用的井喷期。...

GPT-4o语音模式部分开放,秋季覆盖所有付费用户

继此前 OpenAI 方面在今年 5 月发布多模态大模型 GPT-4o,原计划今年 6 月开放语音模式的测试,随后以 " 需要改进模型检测和拒绝某些内容的能力 " 为由推迟后。当地...

美国专利商标局驳回了OpenAI申请"GPT"商标的尝试

美国专利商标局(U.S.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)驳回了 OpenAI 申请"GPT"商标的尝试,裁定该词"仅仅是描述性的",因...

这家智能锁公司再次引领行业,加入GPT技术及大扭力电机

中国智能锁品牌德施曼在北京举办2024德施曼创新技术预沟通会,德施曼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桑胜伟揭秘了两项行业突破性技术——GPTfinger及龙霆电机。据悉,GPTfinger首次将GPT技术应用于智能锁...

​听听来自不同领域学者的看法,如何看待ChatGPT?

在ChatGPT横空出世一年后,《自然》杂志首次破格将ChatGPT这位“非人类”列为全球重大科学事件中的十位人物之一。对于社会而言,ChatGPT最大的贡献也许在于它不仅使人望见生成式AI巨大的发展...